发布时间:2021-01-08 00:00
在生产一线,党员活动室成为项目部的标配,大家学习活动有了固定的场所;深夜赶工,鲜红的突击队旗为大家注入了红色能量;胸前闪亮的党徽,是身份和责任象征;每个月的主题党日是大家最有仪式感的一天……
有党旗飘扬的地方,就充满了力量和希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支部紧紧围绕抓“四点”促“三服务两提升”的工作思路,广泛开展区域化党建、党员带班检查、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等品牌活动,推动基层党建活动开展更加规范化、常态化、系统化、科学化。“支部始终坚持共画党建生产‘同心圆’的工作原则,结合‘四保一控一树’管理要求,坚持把业务工作重点、难点作为党建服务生产经营中心的结合点和突破点,在服务项目生产管理、服务一线职工、服务项目周边群众,提升团队凝聚力战斗力、提升品牌形象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十四冶第二直管项目经理部党支部书记宁显勋介绍。
我们的学习型党组织
“直管部经理讲管理、支部书记讲党章党史、主任工讲技术、项目经理讲规范……”在党员大会上,宁显勋宣布了今年的“改革发展大讲堂”的宣讲计划。自2018年公司“改革发展大讲堂”开讲以来,各党支部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和业务骨干纷纷走上讲坛,当起了“教书匠”,轮流讲制度、讲规范、讲标准、讲管理、讲作风、讲纪律。
今年九月,在《习近平总书记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中,支部党员主动认领章节,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召开视频会主动轮流宣讲。目前,支部党员大都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邓安龙是万万高速的项目经理,他说“远在他乡,念一念祖国的文字、读一读总书记的讲话,一种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第二直管项目经理部承建的项目大都是公路项目,驻地远离城乡,白天在项目上干活,晚上难得的闲暇时光,除了在山顶上看看远处城市的灯火,云岭先锋书屋也是大家比较青睐的一个地方,大伙儿三五成群,围坐在书桌旁,有看行业规范的,有看集团内部刊物的,有看杂志的,有看小说的……大家兴趣各异,但就读书和工作而言,也算是志趣相投。
党支部结合项目建设实际,积极开展知识竞赛、劳动技能竞赛、业务技能比武等活动,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加强技能创新,为直管项目经理部的发展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不同能力素质的人才竞相展露。为提高南松河大桥混凝土外观成型质量,项目部党员带头,成立QC小组,对大桥施工点进行详细、反复检测、分析,最终找到了提高质量合格率的办法,使现浇外观施工质量合格率从80%提高到94%,大大突破了合格率91%的目标。在2020年全国市政工程QC成果评选中,“提高大跨径钢筋混凝土拱桥拱圈现浇外观施工质量合格率”QC成果荣获一等奖。直管项目经理部累计获得省部级工法4项,QC成果奖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论文15篇。
我们的“红旗示范项目”
“红旗示范项目”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党员突击队、青安岗等“老字号”活动在一线彰显了新活力,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身份亮得出来,责任扛得起来,每一个党徽都是一张名片。
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建设是云南省的重大民生工程,蔓金高速施工区域近村庄,为确保周边村民安全,突击队员们在各村入口设置了危险源提示岗,用一天时间跑完三个村庄240户农家,挨家挨户发放施工危险源告知书,耐心为村民进行安全交底,保证了施工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暴雨来袭,突击队员们100米一个驻守点、一个抽水点,进行24小时坚守,确保开挖的管沟、基坑不积水、不坍塌。
接受了风雨的洗礼和重重困难的历练,突击队逐步变成各项目的“王牌”。随着项目走出国门,他们依旧撑得起中华民族的形象。在万万高速南松河大桥施工中,为保证雨季水位上涨不淹没2号桥台基坑,突击队员冒雨装沙袋、扛沙袋、做围堰,持续奋战12小时,为2号桥台基坑筑牢了防护墙,确保了后续施工的顺利推进。
在万万高速项目,党支部成立了以党员骨干为组长的安全管理、路基、桥梁三个检查小组,每周五进行党员带班检查。5月3日,由路基小组负责的全线路基通过压实、弯沉、平整度、外观质量等项指标检测,完全符合转序要求,顺利完成了转序工作。6月1日凌晨三点,经过持续10多个小时的奋战,南松河大桥关键控制性工程——2#扩大基础顺利完成浇筑。由于基坑内溶洞流出的水过多,基坑内经常发生边坡垮塌,对基坑进行反复的开挖和清理,造成很大的施工难题。桥梁党员带班小组采用了两台10kw的抽水泵对2#扩大基础基坑进行抽水,安排专人24小时轮班对抽水泵监守,挖机随时清理、修复基坑边坡,排除一切安全隐患。对现场施工人员每天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有效确保施工期间的人员安全。
我们责任田里的温暖
“乘势而上 大战120天”,能通全通攻坚战全面打响,党组织如何做好保障成为支部的新课题。在与项目管理人员的一番交流之后,支部决定划定党员责任区:将施工现场划分为2-1工区、2-2工区、2-3工区三大责任区域,明确了分管领导、责任人、过程节点目标和过程奖惩机制。
随着冲锋号的吹响,大伙儿在各自的责任田里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大家争先恐后,谁也不服谁。4个党员驻守8个撑子面,在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个小时的情况下,经过60天的奋斗,实现了营盘山3号隧道右幅顺利贯通,打通了营盘山6号大桥梁板运输安装通道,缩短标头到标尾运输时间,开启了蔓金高速施工的加速模式。
在湿热的环境和巨大工作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心理承受能力是考验这个团队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一旦心理崩盘,后果可想而知。党支部组织工作人员每天为14个施工点上百名一线人员送去冰凉的绿豆汤、藿香正气液、十滴水等清凉防暑降温物品。干人工挖孔桩的老朱快五十了,每次送绿豆汤的时候,他都会边喝边和工作人员聊一会儿,“干了那么多项目,这里环境最差,干着最舒服,以前在家里干活最喜欢喝老婆熬的绿豆汤”,他高兴地说到。
每次下到项目,宁显勋会带一点花生、瓜子、火腿肠等小零食,在大伙儿下工后,他带着“开心果”走进宿舍,泡上一壶热茶,与大家边吃零食边唠嗑。从最一开始交流的三言两语到现在的无话不说,大伙儿有什么苦水都向他倒,他也把自己变成一线员工最真诚的聆听者。
我们的区域化党建
“你们国有企业党支部工作开展得比较好,很多工作值得我们借鉴”,在一次征地拆迁业务洽谈中,宁显勋与大寨乡党委书记李有明聊到了老本行,两人一拍即合,签订了党支部共建共享协议书。随着党建交流深入推进,一系列业务问题迎刃而解。不同项目的建设,区域化党建共建都搭起了政企合作的连心桥。
蔓金地处偏远,党支部牵头发动项目部管理人员爱心募捐,为当地小学、村民送上大米和食用油。在得知保泸高速项目驻地政府为四条道路踏勘、设计、出图、放线等工作犯难时,党支部主动请缨,发挥人员基数优势,为13.9公里的道路提供义务技术服务。功东项目周边树林起火,党支部自发组织项目上的洒水车运水,与消防队员一起战斗在最前线。保山管廊项目周边大棚惨遭洪水,党支部组织及时组织人员机械进行排水救灾。
干一个工程,交一方朋友,一项项微不足道的义举,得到了工程沿线群众和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也赢得了“路地共建领头雁,抢险排危十四冶”、“跋山涉水筑天路,履职尽责勇担当”的美誉。(姜成丽/报道)
分享到